《心灵捕手》(Good Will Hunting) 观后感

试问,有何人从出世到长大成为青少年而未曾经历过生活上的冲击、逆境与挫折呢?其实,每个青少年人都曾经历种种人生的问题,更何况是成年人和乐龄人士。就如电影中的男主角,他也经历了许多人生路上的曲折。电影的情节,就表达了人类一直以来所面对的疑问:什么是我的本分(我是谁)?我该何去何从?为何生命中会有苦难?

  主角在接受辅导之前,是个不择不扣的完美主义者,里边却暗藏着骄傲、生活在幻想中和不敢面对自己的危机。他知道理想和现实有太大的差距,因此宁可选择让自己活在自己所塑造的思想安全区(幻想)里,就如他起初不愿意去发现他所喜欢的女子的缺点,而想象该女子将会是完美的伴侣。

他也不敢于面对自己的过去,特别是亲人对自己的伤害,他选择以消极的方法去假设自己已经原谅了亲人并自己,这种方法虽然暂时可以凑效,但久而久之,严重的自责和苦毒却因此而产生,并且对人也不再有轻易的信任(从他与他所喜爱的女子的激烈口角中可以发现)。他尽力将自己的内心世界(指恐惧与愤怒的层面)隐藏起来,因此他害怕、也不愿意他人侵入他的思想安全区。

笔者探讨电影中负责辅导男主角的心理医生,在他的辅导过程中,发现有几项是辅导的条件与原则。其条件就是:一、尽心了解他人(相反于其他几位的心理医生和辅导员);二、真诚帮助他人(相反于为求自己利益的数学教授)。而其原则就是:一、双向的辅导(在某种层面上,辅导者与受助者处于平等的地位,就是大家都是曾经经历苦难、有软弱、有限制的人;因此辅导的同时,自己也被辅导);二、共同点为切入点(正因为人与人之间有着共同或类似的经历,这就成为了辅导的可能性)。

电影的结束,是否表达了男主角所面对的困难得到完满的解决呢?虽然电影中的心理学家(辅导员)仿佛已经协助了男主角解决他所面对的困难(电影情节的结局确实是给人有如此的结论),但从基督教辅导的角度而言,若要真正解决男主角种种的疑问与困惑,就不得不从圣经对人的观点来进行探讨和解决了。

来到电影的尾声,心理医生几次向男主角高喊“不是你的错!”。其实,男主角是一个真实有罪的人(就如其余的世人),他以戏弄别人为满足,也会发怒甚至大打出手;另一方面,虽然他通晓许多领域的知识,却不晓得处理自己内心的困扰,可见他也是个有限的人。这就显出了人类的全然败坏(诗14:2-3;罗3:11-12),同样,耶稣基督的救赎是他所真实需要的。而且,除非他寻求和仰望那位自存永存的耶和华上帝,不然他还是会一次又一次地经历苦难而灰心丧志、无法自拔,最后也得面对死亡。



0 comments:


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RELATED POSTS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
ADVERTISEMENT